一、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失效条件是什么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失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欺诈、胁迫情形。若一方在订立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行为,受损害方有权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法院撤销该协议,协议被撤销后即失效。
二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如协议内容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该协议会被认定无效。
三是主体不适格。例如当事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签订的协议可能无效。
四是意思表示不真实。若当事人并非真实意愿签订财产分割协议,而是基于重大误解等原因,也可能影响协议效力。
需注意,主张协议失效需有充分证据证明存在上述法定情形。
二、离婚财产分割如何分割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一般遵循均等分割原则。首先确定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涵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对于房产,如果是婚后共同购买,不论登记在谁名下,通常均等分割。若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需对另一方进行补偿,补偿款可按房屋评估价计算。
车辆等其他动产也类似。对于存款、投资收益等,同样平均分配。
但存在特殊情况,比如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对该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三、离婚财产分割要举证吗
离婚财产分割通常需要举证。
在诉讼离婚中,主张财产分割的一方需对相关财产的存在、性质、归属及价值等承担举证责任。比如,要证明某项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可能需提供购房合同、付款凭证、产权登记证书等。若一方隐匿、转移财产,另一方主张多分或追回,也要提供相应证据,如对方银行账户异常变动记录、房产过户不合理手续等。
协议离婚时,虽双方可自行协商财产分割,但之后若发生纠纷诉至法院,仍需按上述举证规则提供证据。不过,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分配举证责任,以确保公平公正审理案件。总之,为保障自身财产权益,在离婚财产分割过程中要重视证据的收集和保存。
在了解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失效条件是什么之后,我们也要清楚相关联的一些情况。比如,如果在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受损害方有权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法院撤销该协议,届时原分割协议就会失效。还有,如果发现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在离婚后发现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这也可能影响到原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要是你对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失效条件及相关后续问题存疑,别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