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据真实性是什么意思
证据真实性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证据真实性的判断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该证据的具体来源及其产生的背景和理由;
(2)在发现证据的过程中所处的,完全不受任何人为干扰的客观环境;
(3)所提交的证据是否属于原始文件或物品,若为副本或翻版的话,需确保其与原文件或物品保持完全一致的形态及内容;
(4)负责提供证据者或是证明人为当事人、关联方等存在利益冲突的人群;以及(5)可能对证据真实性造成影响的其他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二、证据合法性与真实性有何关联
证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密切相关。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提供和运用符合法律规定,如取证程序合法、证据形式合法等。真实性则强调证据所反映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未被篡改或伪造。
合法性是真实性的保障。若证据的收集过程不合法,可能导致证据的真实性存疑,例如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其真实性难以保证,可能会被法庭排除。
同时,真实性也影响着证据的合法性。如果证据本身不真实,即便其收集过程合法,也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总之,合法性和真实性相辅相成,只有同时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证据,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在司法程序中被采纳和运用。
三、证据合法性如何进行认定
证据合法性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量。首先,证据必须由法定人员依法定程序收集,如侦查人员依法进行侦查活动收集证据等。其次,证据的形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比如书证需有原件
证据真实性指证据能准确反映待证事实的程度,涉及证据产生的原始情境、发现过程中的客观环境、证据本身的属性、提供证据者的利益关联,以及其他潜在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